查看原文
其他

时代非遗 | 你所不知道的非遗美食!

喜欢非遗文化的 三峡青年 2022-12-16

『 三峡青年(ctgutw)第906期推送 』

本期编辑 新媒体运营中心记者 唐依玲 吴金穗

图文来源 |《三峡青年》报社记者 朱慧文

投稿邮箱 | ctgusxqn@163.com

时代非遗

你倾听过历史无边的生命。

 你,感受过它。

在炒茶锅中的灼烫中,

你,双手曾触摸过那茶香满溢。

在土窑的灰墟中,

你,双眼碰触过那自然的釉彩。

长风惊掠,

大歌清越悠扬,

翠色山峦激荡。

你看见它,

用灵魂去撼动它。

它是古法造纸中,

那用来造纸的黑黄色的枯朽竹皮。

它是手编蓑衣中那飘扬纷飞的蓑草。

它是幽深故宫中那经久不灭的悠悠钟声。

它是蜡染蓝布中那面露慈悲的图腾。

它说:

这,是一个中国的时代。

这,是一个世界的时代。

非遗时代。




好消息好消息!!!

今天呢,我们要带大家认识的就是美食了。

关于中国传统美食,其实大多都是非遗美食,例如家乡小吃,传统小吃。

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拉面和沙县小吃了。

然而,今天介绍的,可不是什么全聚德烤鸭,天津狗不理包子这类的著名小吃。

今天要带大家认识些地方的特色美味哦。


1

云南腾冲饵块



饵块为云南特有,是腾冲最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,也是昆明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。

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。

将大米淘洗、浸泡、蒸熟、冲捣、揉制成各种形状。一般分为块、丝、片三种。制作方法烧、煮、炒、卤、蒸、炸均可,风味各异,久食不厌。


旧时昆明习俗,老百姓总爱在家门口支起个炉子,把粑粑放在铁筛子上烤,一边烤一边吃,真是别有风味。说起这个习俗的由来,又有一段故事。

一天清晨,粗糠宝挑着一担山货到昆明去卖。刚刚走进大东门,就看见城门口站着不少老百姓,一个个怒气冲天,叫骂之声不绝于耳。有的娃娃躺在妈妈的怀里张着小嘴哇哇直哭,粗糠宝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,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。

原来,昨天晚上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,知府气得暴跳如雷,认定是大胆刁民故意捣乱。他马上下令,在昆明六道城门张贴布告,从今天开始,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生火做饭。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,违者严加惩处,绝不宽容。粗糠宝向乡亲们招招手,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通,大伙儿顿时乐得眉开眼笑。回去以后,大伙儿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,在上面烤起粑粑来,一个个吃得香极了。

知府老爷知道了,急忙出来查看。他揪住一个老倌吹胡子瞪眼睛。粗糠宝走上前去,冲着知府扮了个鬼脸,“知府大人,布告上禁止在家里生火煮饭,可没有禁止在家门口烤粑粑吃呀!”知府懊恼不已,事先怎么就没想到粗糠宝会来这一手呢!撒梅人把粑粑叫饵块,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。昆明人至今爱吃烧饵块,你去街上的烧烤摊和早餐铺看看就知道了。


饵块在昆明民俗中是过年必吃的,平时也或炒或煮或烧无不宜,边陲百姓热衷于“饵食”,执传统而不堕,已数千年。

从前的昆明又是“子间”人的饵块最受欢迎,年节时往往被抢购一空。“子间”人是彝族的支系,看来这老的食品,是少数民族最得其真传了,学者定可赞一句“礼失求诸野”!

2

大救驾

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加云腿丝、肉片、鸡蛋、蔬菜等炒,就成了既可做主食也可以佐餐的炒饵块,其中最出名的要称“大救驾”。

大救驾制作:腾冲地区生产的饵块细糯、色白、有筋,将饵块切成菱形片,加鲜猪肉片、火腿片、酸菜、葱、菠菜、西红柿、糟辣子、鸡蛋等炒香,加入少量肉汤焖软,再用精盐、酱油、味精调味。


3

青团


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。

青团是清明民俗,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打青团,是清明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。


传说有一年清明节,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,附近村民前来帮忙,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,与自己一起耕地。

 没有抓到李秀成,但是清兵并未善罢甘休,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,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,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。  

 然后,村民寻思弄什么吃的给李秀成吃,他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,滑了一跤,爬起来时只见手上、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。他顿时计上心头,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,揉进糯米粉内,做成一只只米团子。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,混过村口的哨兵。李秀成吃了青团,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。后来,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。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。


制作方法:

1.采用清明前的艾,准备好食材

2.将艾叶焯过水捣碎,加入粉料中混合揉均匀。

3.上火蒸冷水上锅,蒸十五分钟。试试口感。通过自己的口感调味。可以准备一些洗砂和其他的馅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。怎么做因自己的口感来决定。

4.包了内馅的青团要锅蒸五分钟。

大功告成,是不是很简单啊!

话说回来,青团已经成为了网红美食呢,已经走进了人大食堂!



4

蒲城水盆羊肉


陕西的水盆羊肉以蒲城水盆羊肉最为有名,蒲城的水盆羊肉历史悠久,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,因在农历六月上市,又称“六月鲜”。


以剔骨“同羊”肉、骨头、桂皮、花椒、小茴香、草果、精盐、味精为原料,分原料处理、煮羊肉、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,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,佐以糖蒜、辣子酱、鲜蒜瓣,则肉烂汤清,吃而不腻,清醇可口,别具风味。是关中人不可缺少的一份美味佳肴。

它是以剔骨鲜羊肉、羊骨加入桂皮、花椒、小茴香、草果等数十种调味料,历经数小时焖煮而成。具体配方外人不得而知,属于商业秘密。食用之前把熟羊肉切成厚片,放进大碗里,浇入肉汤、加味精调味即成。

  水盆羊肉

水盆羊肉,蒲城当地是叫泡馍,也就在蒲城地界才把水盆羊肉叫做泡馍,把常说的泡馍叫做煮馍,一进羊肉馆老板开口就问你,要泡还是煮,几个馍,这里说的泡就是水盆,煮就是西安泡馍。

蒲城的水盆不同与其他地方,这的羊肉是手撕的羊肉,撕成条块状的,不像其他地方是切成片的或切成四方丁。每一份水盆放多少肉,都是称好的,每一份都称,童叟无欺。

蒲城的羊肉以麻打头,麻到何种地步呢?用老蒲城人的说法,一口汤下肚浑身打颤,蒲城地界比较地道的几家店,羊汤端上来光闻一下都能感觉要窒息了。所以,蒲城的水盆羊肉就蒲城人民爱吃,敢吃,会吃,走到哪里只要能看到蒲城水盆,来的吃客大多都会是蒲城乡党,西安有几家店,几乎就成了蒲城人的联络点,不夸张的说,蒲城羊肉的忒,是很多外地人不能接受。

吃羊肉泡就要吃糖蒜,吃蒲城羊肉泡馍就要学会夹一个馍,泡一个馍,现在羊肉馆都会辅一小碟小菜,有的是凉拌青辣子搅葱,有的是线辣子炒豆瓣等等,花样百出的小菜往往能让你多吃一个烧饼!

5

臭桂鱼

臭鳜鱼又称臭桂鱼、桶鲜鱼、桶鱼,腌鲜鱼,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,徽州菜的代表之一,在安徽徽州地区(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)所谓腌鲜,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。

这“风味鳜鱼”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,肉质鲜嫩、醇滑爽口,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。俗名臭鳜鱼。制法独特,食而得异香。

制作过程有讲究,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℃左右的环境中,用木桶腌制最好,肚皮朝上摆放,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,时经六七天后,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。然后入油锅略煎,配以猪肉片、笋片,小火红烧,汤汁浓缩而成。





这道菜的诞生在上百年前,地点在黄山西南麓的黄山区郭村乡的小村落扁担铺。


话说有一年,徽州府调来了个姓苗的酷吏当知府。此人嗜鱼成性,食不离鱼,且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鱼,尤其是鳜鱼,这可就难坏了他手下的衙役们。


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,水流湍急,难产大鱼,徽州人吃鳜鱼都要从贵池、铜陵等沿江地区靠肩挑运进,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时间。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,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,使得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产。商人只有在气候转凉时,才到江边去购鳜鱼,用木桶盛装,雇挑夫沿池州至徽州的府际干道挑往徽州山区贩卖。

1


扁担铺地处池州至徽州府际干道的中段。一出扁担铺就到了徽州地界,翻过上七里下八里的羊栈岭古道,就是古黟的宏村。这一年,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,就雇了八个杨家庄的杨姓挑夫到江边去收购活鳜鱼,然后赶紧往回赶,一则是交差,满足苗知府的食鱼欲,二则自己也想赚一笔钱好好过个年。


可是天公不作美,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,鳜鱼在桶中开始窒息。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,到了扁担铺住店后,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,不少鱼已经窒息而死了,散发出一股臭味。王小二着了急,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,可要返回贵池重买,钱由哪个出?自己要血本无归了。


所幸这王小二脑瓜子灵活,情急生智,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,剖肚剔肠,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杀臭味,这样不至于亏本。为试鳜鱼“腌鲜”的味道如何,王小二提出几条大鳜鱼叫扁担铺一饭店厨师煎烧。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,大家试着尝了尝。真是不吃不知道,吃了吓一跳。大家认为虽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王小二笑了,主意已定,叫众挑夫饭后继续赶路,将“臭”鳜鱼尽快挑到徽州府,众人均不解其意。

2


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。
王小二一到徽州府,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,而是将八个挑夫挑的16桶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。王老大雇请来城里的诸多厨师,洗净臭鳜鱼,然后配姜、蒜、椒、酱、酒、笋等佐料精烧细制。
又写了一条“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,本店免费品尝”的横幅拉出来,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,不少达官贵人、市井人家应约而来,品尝“风味鳜鱼”。大家吃过鱼后,都连连道好,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烧制的,王家兄弟笑而不答。

3


再说苗知府没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贵池购买的鲜鳜鱼,早已对鱼馋涎欲滴。


正在这时,王小二从府前街端了一锅“风味鳜鱼”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,苗知府顾不了多问,张口一尝,道:“风味鳜鱼,名不虚传!”


原来这“风味鳜鱼”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,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,肉质又醇厚入味,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,肉成块状。苗知府吃了还想吃,不再向王小二追问要吃鲜鳜鱼的事了。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,一跃而登上徽菜谱。

4


自此以后,王家兄弟便在徽州府的市中心开了一家“风味鳜鱼馆”,做贩卖烹饪一条龙生意,用“风味鳜鱼”品牌招揽顾客,生意红红火火。而那八位杨姓挑夫,也因为熟悉和掌握了臭鳜鱼的腌制方法,在扁担铺这个地方开设了一家杨记鳜鱼馆,从此一开就是百年历史。

5



----------

实际上是二百多年前,沿江贵池、铜陵一带的鱼贩子将鳜鱼运至徽州,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,商人将鳜鱼两面涂上盐巴,放在木桶中运输。抵达徽州之后,鱼已经发出了怪味,然而又舍不得丢掉,洗净热油细火烹调后,竟成了鲜香无比的佳肴并流传开来,成了一道“臭”名远扬的徽州名菜。


貌似一种民间粗鄙化饮食,却隐含着食不厌精的另一种高级形式。最初食臭鱼虽多是无奈之举,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姿态:即便变质也不立即扔掉,想方设法地化腐朽为神奇探索出丰富的味道,还让包容与喜爱代代相传。


《太平广记》中详细记载着臭鱼的做法:当六月七月盛热之时,取鱼长二尺许,去鳞净洗。满腹内纳盐竟,即以末盐封周遍,厚数寸。经宿,乃以水净洗。日则曝,夜则收还。安平板上,又以板置石压之。明日又晒,夜还压。如此五六日乾,即纳乾瓷瓮,封口。经二十日出之……味美于石首含肚。


很多时候,香和臭只有一线之隔。很多臭味在稀释很多倍之后,产生的就是香味。


对于臭鳜鱼来说,就是这样。


近期图文推荐 | 点击即可查看


① | 凌晨四点 | 当你在梦中时,我们在......(内附视频)

 | “这个人真不好相处,帮忙拿个快递都不肯...”

③ 今天你拖了吗?拖延症就诊指南请收好

爆!大学生秃头竟是因为......

⑤ | 各苑区食堂攻略你值得拥有~




你还知道哪些非遗美食?

--小编在留言区等你来聊--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